今天是:

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mgm美高梅79906 >> 教育教学 >> 正文

冶金工程教研室史

发布日期:2022-11-22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简介

(一)历史渊源

冶金工程教研室于2010年成立。冶金工程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生,现已培养学生150余名。根据来源于教育部指定的高考报志愿网站阳光高考网的信息显示,截止2018年开设冶金工程院校有51所,我校是黑龙江省唯一开设冶金工程专业的本科高校,专业排名约在25名左右。在2017年春季佳木斯大学高评中心组织的校内专业评估中,冶金工程专业在全校八十余个专业中排名30位(得分63.63),属于中游偏上的水平。

)师资状况

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3人,企业兼职教师5人。专任教师中博士1人,硕士2人,高级职称2人,年龄均在45周岁以下,分别毕业于东北大学、辽宁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其中两人被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聘为高级工程师。

)课程设置

教研室开设的核心课程有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冶金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钢铁冶金学、有色金属冶金学、钢铁生产工艺装备及新技术、轧钢与连铸技术等。

)培养目标

主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需求,坚持知信行合一,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社科素养、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合作与交流技能和一定的决策管理能力。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与有色冶金及材料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冶金工程领域生产技术与管理、产品与工程设计、高新技术研发及最新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实验设备

冶金工程专业实验室建于2011年,大学共投入18.8万元购置冶金工程专业专用仪器、设备,专属实验室面积35.1平方米,和表面工程共享实验室面积315平方米,专属实验设备4台套。可完成喷雾干燥、热轧等实验的开展。

)教研科研

主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一项、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两项。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专项基金项目1项,省级、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形成了石灰石在高温下分解的动力学研究、消解钢渣中游离氧化钙的研究、高锰耐磨钢高温耐磨性研究、等离子堆焊耐磨材料研究等科研方向。在金属耐磨涂层、双金属铸造等领域开展大量研究工作且拥有部分专利产权。

)教材建设

出版国家一级出版社教材2部、国家二级出版社教材4部。其他教材全部选用国家一级出版社教材或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业绩成果

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收录20余篇。获得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佳木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佳木斯大学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大创项目2项,指导学生获得互联网+大赛金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编写专著1部,教材6部。

获得佳木斯大学双十佳青年教学优秀奖1人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1人次、微课比赛二等奖2人次,微课比赛三等奖1人次,多媒体课件二等奖1人次,优秀实习教师1人次,优秀教师3人次。

二、2011-2016年,十二五时期(专业建设初期)

(一)时期(阶段)简介

2010年钢铁行业迅猛发展,时任学院领导经过调研认为适时开办冶金工程专业将大有可为。冶金工程专业利用大学原有资源,利用材料学科教学资源基础、相关科学研究基础和耐磨及表面技术中心的建设基础于2011年获批并于当年招生。冶金工程专业2011年面向省内开始招收首届学生,招生指标30人,实招29人。从2012年至2015年,连续四年在学院统筹下以大类全国招生,保证开办1个班的规模。

专业建设伊始,学院部分领导和教研室主任程汉池详细考察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辽宁科技大学、河北理工大学等国内院校的冶金工程专业建设情况,制定我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二)师资队伍建设

2010年开始组建专业,最初只有专业负责人(教研室主任)程汉池和教研室副主任李洪波两人,2012年至2013年引入辽宁科技大学硕士2人,2015年引进东北大学博士1人。2015年最多人数时专任教师达到4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2人。宋健老师到辽宁科技大学材冶学院进修,并深入到辽宁科技大学省级化学冶金工程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高校冶金工程重点实验室,考查了冶金工程相关实验室建设,学习了专业部分研究生课程,参加了部分科研工作,为我院冶金工程实验室建设积累了经验。

(三)学科、专业、课程建设

1. 学科建设

依托本专业,支撑学院申请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

2. 专业建设

2011年开始招生,专业建设初期吸取了国内相关专业的经验,遵循教育部制定的纲领性文件,结合大学定位制定并逐步完善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经过5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为区域经济服务、为地方输送人才具有自身特色的冶金工程专业。

3. 课程建设

定期组织培养方案修订和配套大纲调整。2012-2016年,冶金教研室先后进行了三次专业培养方案和配套教学大纲的修订。经2016版培养方案修改后,钢铁冶金学实施模块教学,原球团烧结课程的内容并入炼铁学课程。炼钢学整合原炼钢、炉外精炼内容,设置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炉外精炼3块,分别由2名教师担任。

(四)实验实习实训

1. 实验室建设

2011年起,大学共投入18.8万元购置冶金工程专业专用仪器、设备,专属实验室面积35.1平方米,表面工程共享实验室面积315平方米,专属实验设备4台套。可完成喷雾干燥、热轧等实验的开展。借助于学院其他专业实验室,基本可以完成本科实验课程工作。

2. 实习实训工作

金工实习在校内进行。认识实习在市内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佳木斯中唯实业有限公司和双鸭山市的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实习在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和西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进行。

实习环节规范化。实习过程中,学生食宿统一安排。实习过程钢厂安排4名工程师(含1安全员)指导实习,2名技术工程师和1名安全员带学生分组进作业区,另1名工程师给未进厂的小组讲课,这样轮流进行,一个冶金流程实习结束,有总结和提问互动环节。

(五)教育教学

构建多元协同、创新优先、强化实践的材料类应用型技术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建立团队协同、学科协同、专业协同、产学研协同等多元协同培养模式,设置分层递进的创新欲望、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培养的创新意识,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从专业成立初期专任教师2人,到最多人数4人,稳定人数3人。冶金专业共享材料学院其他专业专任教师3人,分别讲授计算机在冶金中的应用、粉末冶金、冶金实验研究方法等课程。启用冶金专业实验教师1人参与讲授炼铁学教学工作。

冶金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打破强理论、轻实践观念束缚,依据基础+专业专业+跨专业任选课框架,搭建以应用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专业基础知识、知识开发应用、素质拓展和实践技能训练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加强科学与技术、知识与应用、创新创业教育等模块化课程群的建设,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及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和职业方向意识。

(六)教研科研

十二五期间主持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项。形成了石灰石在冶炼耐磨钢过程中脱磷反应机理的研究、消解钢渣中游离氧化钙的研究和TiB2金属陶瓷耐磨涂层研究等科研方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专项基金项目1项,省级、厅级科研项目多项。主持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项。在金属耐磨涂层领域开展大量研究工作且拥有一项发明专利产权。

(七)教材建设

以主编出版教材2部、参与出版教材1部、专著1部。其他教材全部选用国家一级出版社教材或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八)业绩成果

以第一作者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余篇。参加国际会议1次、全国性会议1次。获得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佳木斯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佳木斯大学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编写专著1部,教材3部。

获得佳木斯大学优秀实习教师1人次。

三、2017年至2022年,十三五时期(专业发展瓶颈期)

(一)时期(阶段)简介

由于2015年整个冶金行业发展低迷,因此20163月冶金专业缓招。2017年冶金教研室开始寻求校企合作模式不断积极进行复招。2017年秋至2019年春,冶金教研室充分利用教研室优秀的师资力量开展对建龙员工培训工作,通过创办建龙材料科学与工程培训班,为建龙培训员工66人,为学校创收176250元,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2018年冶金专业通过在建龙挂牌联合实验室,共享企业师资等方式成功解决实验室设备不足和师资不足的问题。20214月,学校出台《佳木斯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补充规定,拟对停招专业教师转岗分流,但是冶金教研室始终未彻底放弃对冶金工程专业复招的努力,积极筹措成立产业研究所等方式保留现有冶金教研室师资队伍。经过不懈努力,2022年省级冶金现代钢铁产业学院获批,同年冶金专业开始复招。

(二)师资队伍建设

冶金工程专业共享材料学院其他专业教师资源,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2017年利用专业产学研合作的良好运行机制,聘请五名来自企业的工程师、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三)学科、专业、课程建设

1. 学科建设

依托本专业,支撑学院建设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全力支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

2. 专业建设

积极推动学校高层与建龙高层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招生就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战略合作。20172019年,冶金专业开展对建龙员工培训工作,通过创办建龙材料科学与工程培训班,为建龙培训员工66人,为学校创收17万余元。2018年冶金专业通过在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双鸭山)挂牌联合实验室成功解决实验室设备不足问题。

3. 课程建设

注重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学团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课程思政无缝融入课程建设之中,积极发挥专业知识传授和思政育人在新工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搜集相关思政元素放入新教材的后台大数据库中,适时插入教学过程,加强和拓展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打造精品教材战略,对不同教材进行适当取舍。使教材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知识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知识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和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专业视野。

(四)实验实习实训

1. 实验室建设

十三五期间学校对冶金工程实验室未投入资金

2. 实习实训工作

巩固已有实习基地,圆满完成剩余在校生2017-2018年全部实习工作。金工实习在校内进行认识实习在市内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佳木斯中唯实业有限公司和双鸭山市的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实习在西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进行。

(五)教育教学

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知识规格满足专业外延需求、能力素质胜任专业内涵发展教学理念。优化课程体系,增强人才培养对行业快速发展的适应性。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采取项目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转变的方式,让教师作为引领和启发者,学生作为主动学习思考者,从而突破传统课堂的教学,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方式带来新思路。例如,2020春和2022春以慕课、微课等形式的在线课程授课,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大量的在线课程资源,采用如“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

在日常教学中,冶金教研室专任教师都能够较好的完成课堂教学,在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中均名列前茅,在大学教学竞赛和微课展示环节中都能率先垂范。冶金工程专业教师能把科研成果积极引入到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2019年修订了新的培养方案。

(六)教研科研

主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形成了石灰石在高温下分解的动力学研究、高锰耐磨钢高温耐磨性研究、等离子堆焊耐磨材料研究等科研方向。在双金属铸造等领域开展大量研究工作且拥有部分专利产权。

(七)教材建设

主编出版国家一级出版社教材2部、国家二级出版社教材1部。其他教材全部选用国家一级出版社教材或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八)业绩成果

十三五期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黑龙江省教育厅青年人才创新计划项目2项、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费基础研究项目2项、佳木斯大学自然科学科研项目2项、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佳木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余篇,编写教材3部。获得佳木斯大学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指导本科生申请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项目2项。指导学生获得互联网+大赛金奖1项。

获得佳木斯大学双十佳青年教学优秀奖1人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1人次、微课比赛二等奖2人次,微课比赛三等奖1人次,多媒体课件二等奖1人次,优秀教师3人次。

20189月,两人次参加佳木斯大学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材料科技与图像分析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