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代码、名称
专业代码:080404
专业名称:冶金工程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需求,坚持知信行合一,立德树人,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社科素养、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合作与交流技能和一定的决策管理能力。具备冶金物理化学、钢铁与有色冶金及材料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冶金工程领域生产技术与管理、产品与工程设计、高新技术研发及最新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培养目标:
目标1.能够运用冶金专业知识与技能,研究、发现、解决冶金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2.能够从事冶金及相关领域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工作,具有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
目标3.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服务意识、法律意识、安全与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目标4.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拓展知识,开拓国际视野,适应职业发展。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钢铁冶金和有色冶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冶炼工艺制定、工程设计、测试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生产组织和管理及开发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能力。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就业5年左右时间能较好地适应不同性质的岗位工作要求,获得中级职称如工程师或担任技术骨干或项目管理人员。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冶金工程问题。
1.1 掌握冶金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数学类、自然科学类基础知识,为烧结、炼铁、炼钢和轧制过程的复杂工程问题的推理、计算和数学建模等奠定基础。
1.2 掌握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等工程基础知识,为分析烧结、炼铁、炼钢和轧制过程的复杂工程问题奠定基础。
1.3 掌握机械设计基础、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等专业基础知识,为研究烧结、炼铁、炼钢和轧制过程的复杂工程问题奠定基础。
1.4 掌握钢铁生产工艺装备及新技术,钢铁冶金学Ⅰ(炼铁),钢铁冶金学Ⅱ(炼钢)等专业知识,为解决烧结、炼铁、炼钢和轧制过程的复杂工程问题奠定基础。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冶金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识别、表达冶金工程技术问题。
2.2 能够运用工程科学原理分析、判断冶金工程复杂工程问题。
2.3 能够对烧结、炼铁、炼钢和轧制过程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表达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思路。
2.4 能够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对烧结、炼铁、炼钢和轧制过程的复杂工程问题寻求最佳解决办法,并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冶金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通过课程学习,熟悉工艺技术开发烧结、炼铁、炼钢和轧制的基本工艺流程,能够设计/开发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3.2 能够进行冶金工艺、冶金设备结构及工艺参数设计,并采用电子图纸、报告、设计流程图或零部件实物等呈现设计成果。
3.3能够针对烧结、炼铁、炼钢和轧制设计复杂工程问题,明确解决方案,并在方案设计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冶金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材料科学和冶金理论,通过文献研究等方法对烧结、炼铁、炼钢和轧制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调研和分析。
4.2 能够采用科学的方法设计实验,确定实验流程和工艺参数,选用合适的装置、设备,安全开展实验。
4.3 能够科学地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通过信息综合获得合理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冶金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冶金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本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 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现代工程工具,进行材料设计、结构表征、性能测试等。
5.3 能够针对烧结、炼铁、炼钢和轧制等复杂工程问题,利用技术、资源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冶金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能够基于烧结、炼铁、炼钢和轧制等背景知识进行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的合理布局。
6.2了解材料冶金工程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行业政策、法律法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内涵;能够基于复杂工程问题考虑到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冶金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
8.2基于冶金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较强责任感。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有效协作或组织集体工作,并能胜任自身分工承担的工作。
毕业要求10-沟通:能够就复杂冶金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针对工程实际问题撰写专业报告和设计文稿,结合所需形式进行陈述发言,表达过程富有逻辑且思路清晰。
10.2能够阅读国外文献和英文技术文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具备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初步能力。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将其用于工程设计、产品运营及企业生产组织管理。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具备终身学习的完整专业知识体系,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2 能够理性认识个人的职业需求,有跟踪和识别本学科领域知识发展和新研究方向的能力,能够把握国内外最新专业科技前沿动态。
四、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冶金工程
五、核心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冶金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钢铁冶金学、有色金属冶金学、钢铁生产工艺装备及新技术、轧钢与连铸技术
六、学制及学位的授予
学制四年;本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规定的178学分外,还需修满第二课堂6学分方可毕业,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学分、学时及学分比例
课程模块 |
学分 |
学时 |
学分比例(%) |
通识教育课程 |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 |
33 |
558 |
18.5 |
通识教育选修课程 |
8 |
128 |
4.5 |
学科基础课程 |
53.5 |
896 |
30.1 |
专业课程 |
专业必修课程 |
23.5 |
392 |
13.2 |
专业选修课程 |
22 |
352 |
12.4 |
实践性教学环节 |
38 |
38 |
21.3 |
合计 |
178 |
2364 |
100 |
八、通识教育课程
课程 类别 |
课程 模块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学分 |
理论学时 |
实验实践学时 |
修读学期 |
考核方式 |
周学时分配 |
备注 |
通识教育必修课 |
思政模块 |
1931010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48 |
3 |
24 |
24 |
1 |
考试 |
2×12 |
法学类学生免修;历史学专业学生免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19310201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48 |
3 |
24 |
24 |
1 |
考试 |
2×12 |
19310302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48 |
3 |
24 |
24 |
2 |
考试 |
2×12 |
1931040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80 |
5 |
40 |
40 |
4 |
考试 |
4×10 |
19310501-8 |
形势与政策(包括“四进四信”) |
|
2 |
|
|
1-8 |
考查 |
在校学习期间开课不断线,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共计2学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进四信”专题辅导开设在第5学期,16学时 |
军体模块 |
19480011 |
国防军事理论 |
16 |
1 |
16 |
|
1 |
考查 |
2×8 |
全校统一开设 |
19070011 |
公共体育1 |
24 |
1 |
|
24 |
1 |
考试 |
2×12 |
体育学院学生免修 |
19070012 |
公共体育2 |
32 |
1 |
4 |
28 |
2 |
考试 |
2×16 |
19070013 |
公共体育3 |
32 |
1 |
|
32 |
3 |
考试 |
2×16 |
19070014 |
公共体育4 |
32 |
1 |
4 |
28 |
4 |
考试 |
2×16 |
外语模块 |
19320**1 |
大学英语1 |
36 |
2 |
36 |
|
1 |
考试 |
3×12 |
外语类专业学生免修 |
19320**2 |
大学英语2 |
50 |
3 |
50 |
|
2 |
考试 |
3×17 |
19320**3 |
大学英语3 |
48 |
3 |
48 |
|
3 |
考试 |
3×16 |
19320**4 |
大学英语4 |
48 |
3 |
48 |
|
4 |
考试 |
3×16 |
健康教育模块 |
19480022 |
大学生健康教育 |
16 |
1 |
16 |
|
2 |
考查 |
2×8 |
全校统一开设 |
小计 |
558 |
33 |
334 |
224 |
|
|
|
|
通识教育选修课 |
人文社科模块 |
|
8 |
|
|
2-7 |
考查 |
注: (1)学生至少要在艺术限定性选修课程中选修1门并且通过考核;(2)《大学生创新创业与职业规划》限选课程2学分;(3)具体课程目录见附表。 |
自然科技模块 |
医学保健模块 |
艺术体育模块 |
创新创业模块 |
小计 |
|
8 |
|
|
|
|
|
合计 |
558 |
41 |
334 |
224 |
|
|
|
九、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 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学分 |
理论学时 |
实验/实践 学时 |
修读学期 |
考核方式 |
周学时分配 |
数学与自然科学 |
19010011 |
高等数学A(上) |
72 |
4.5 |
72 |
|
1 |
考试 |
6×12 |
19124011 |
普通化学A |
56 |
3 |
40 |
16 |
1 |
考查 |
4×14 |
19010022 |
高等数学A(下) |
96 |
6 |
96 |
|
2 |
考试 |
6×16 |
19010062 |
线性代数 |
40 |
2.5 |
40 |
|
2 |
考查 |
3×14 |
19011032 |
大学物理B(上) |
40 |
2.5 |
40 |
|
2 |
考试 |
3×14 |
19011052 |
大学物理实验(上) |
20 |
1 |
|
20 |
2 |
考查 |
2×10 |
19011043 |
大学物理B(下) |
56 |
3.5 |
56 |
|
3 |
考试 |
4×14 |
19011063 |
大学物理实验(下) |
20 |
1 |
|
20 |
3 |
考查 |
2×10 |
19010073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48 |
3 |
48 |
|
3 |
考查 |
4×12 |
工程基础 |
19100022 |
C语言程序设计 |
48 |
2 |
16 |
32 |
2 |
考试 |
4×13 |
19090072 |
工程图学 |
72 |
4.5 |
72 |
|
2 |
考查 |
6×12 |
19124033 |
物理化学 |
48 |
3 |
40 |
8 |
3 |
考查 |
4×12 |
19090153 |
工程力学C |
48 |
3 |
44 |
4 |
3 |
考试 |
4×12 |
19100153 |
电工与电子技术B |
56 |
3.5 |
56 |
|
3 |
考查 |
4×14 |
19100223 |
电工与电子技术B实验 |
16 |
0.5 |
|
16 |
3 |
考查 |
2×8 |
19091834 |
机械设计基础 |
56 |
3.5 |
56 |
|
4 |
考查 |
4×14 |
学科基础 |
19080014 |
金属工艺学 |
32 |
2 |
32 |
|
4 |
考查 |
4×8 |
19080024 |
材料科学基础 |
72 |
4.5 |
64 |
8 |
4 |
考试 |
6×12 |
小计 |
896 |
53.5 |
772 |
124 |
|
|
|
十、专业课程
课程类别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学分 |
理论学时 |
实验/实践学时 |
修读学期 |
考核方式 |
周学时分配 |
专业必修课 |
19085021 |
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 |
16 |
1 |
16 |
|
1 |
考查 |
2×8 |
19084022 |
材料科技写作 |
24 |
1.5 |
20 |
4 |
2 |
考查 |
2×12 |
19083015 |
冶金物理化学 |
48 |
3 |
48 |
|
5 |
考试 |
4×12 |
19083025 |
冶金传输原理 |
32 |
2 |
32 |
|
5 |
考试 |
4×8 |
19083035 |
钢铁冶金学Ⅰ(炼铁) |
64 |
4 |
58 |
6 |
5 |
考试 |
4×15 |
19083046 |
钢铁冶金学Ⅱ(炼钢) |
64 |
4 |
58 |
6 |
6 |
考试 |
4×16 |
19083056 |
有色金属冶金学 |
32 |
2 |
26 |
6 |
6 |
考试 |
4×8 |
19083066 |
钢铁生产工艺装备及新技术 |
32 |
2 |
32 |
|
6 |
考试 |
4×8 |
19083077 |
轧钢与连铸技术 |
48 |
3 |
48 |
|
7 |
考查 |
6×8 |
19083087 |
冶金工程实验 |
32 |
1 |
|
32 |
7 |
考查 |
4×8 |
小计 |
392 |
23.5 |
338 |
54 |
|
专业选修课 |
19081043 |
CAD基础 |
32 |
1 |
|
32 |
4 |
考查 |
4×8 |
19085194 |
实验优化设计 |
32 |
2 |
24 |
8 |
4 |
考查 |
4×8 |
19085044 |
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 |
48 |
3 |
44 |
4 |
4 |
考查 |
4×12 |
19085205 |
计算机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 |
32 |
1 |
|
32 |
5 |
考查 |
4×8 |
19083095 |
冶金工程概论 |
32 |
2 |
32 |
|
5 |
考查 |
4×8 |
19083105 |
冶金实验研究方法 |
32 |
2 |
24 |
8 |
5 |
考查 |
4×8 |
19083115 |
冶金反应工程学 |
32 |
2 |
24 |
8 |
5 |
考查 |
4×8 |
19083125 |
化工原理 |
32 |
2 |
24 |
8 |
5 |
考查 |
4×8 |
19083135 |
粉末冶金 |
32 |
2 |
24 |
8 |
5 |
考查 |
4×8 |
19083145 |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
64 |
4 |
58 |
6 |
5 |
考查 |
4×15 |
19083156 |
耐火材料概论 |
32 |
2 |
24 |
8 |
6 |
考查 |
4×8 |
19083166 |
冶金专业英语 |
32 |
2 |
24 |
8 |
6 |
考查 |
4×8 |
19083176 |
计算机在冶金工程中的应用 |
32 |
2 |
16 |
16 |
6 |
考查 |
4×8 |
19083186 |
金属材料学 |
32 |
2 |
24 |
8 |
6 |
考查 |
4×8 |
19084176 |
现代表面技术 |
32 |
2 |
32 |
|
6 |
考查 |
4×8 |
19083196 |
钢材性能质量检验 |
48 |
3 |
42 |
6 |
6 |
考查 |
4×12 |
19083207 |
腐蚀概论 |
32 |
2 |
24 |
8 |
7 |
考查 |
4×8 |
19083217 |
金属凝固原理及技术 |
32 |
2 |
24 |
8 |
7 |
考查 |
4×8 |
19085277 |
耐磨材料 |
32 |
2 |
32 |
|
7 |
考查 |
4×8 |
19083227 |
冶金环境工程 |
32 |
2 |
24 |
8 |
7 |
考查 |
4×8 |
小计 |
704 |
42 |
520 |
184 |
|
十一、实践性教学环节
类别 |
代码 |
名称 |
学分 |
周数 |
开始周 |
结束周 |
学期 |
社会实践 |
19000011 |
入学教育 |
1 |
1 |
1 |
1 |
1 |
19000021 |
军训 |
2 |
2 |
2 |
3 |
1 |
金工实习 |
19080033 |
金工实习(冷) |
2 |
2 |
17 |
18 |
3 |
19080044 |
金工实习(热) |
2 |
2 |
1 |
2 |
4 |
课程设计 |
19091894 |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
2 |
2 |
18 |
19 |
4 |
认知实习 |
19083235 |
专业认识实习 |
2 |
2 |
1 |
2 |
5 |
科技创新及科研训练 |
19083246 |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 |
2 |
2 |
18 |
19 |
6 |
生产实习 |
19083257 |
专业生产实习 |
3 |
3 |
9 |
11 |
7 |
社会实践 |
19083267 |
模拟工厂训练 |
2 |
2 |
12 |
13 |
7 |
课程设计 |
19083277 |
工艺课程设计 |
3 |
3 |
14 |
16 |
7 |
课程设计 |
19083287 |
设备课程设计 |
2 |
2 |
17 |
18 |
7 |
毕业论文(设计) |
19083298 |
毕业论文 (设计) |
15 |
15 |
1 |
15 |
8 |
社会实践 |
19000038 |
毕业教育 |
|
|
|
16 |
8 |
|
小计 |
38 |
38 |
|
|
|
注:环节类别包括: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及科研训练、课程设计、认知实习、金工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驾驶实习、野外实习、工艺实习、毕业实习、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教育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其中社会实践包括: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调查、考察、生产劳动、创业实践、公益活动等。